老照片修复—41图片修复中心

搜索
41图片老照片修复技术服务中心—文山修复中心

1860年,大沽一战

2024-6-1 11:43| 发布者: 一凡 |来自: 41图片老照片修复网

摘要: 不管任何朝代任何阵营,一切抵御外侮的军民们都对得起这个国家。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从乾隆末年开始,由于 ...
不管任何朝代任何阵营,一切抵御外侮的军民们都对得起这个国家。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从乾隆末年开始,由于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力日渐衰弱、军事渐废,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超出地位。

而英国在19世纪30年代已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倾销商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取暴利。

清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派出林则徐在广州禁烟,这个举动直接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于是,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在1840年派出远征军侵华,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8月29日,清廷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至此,清朝开始了割地、赔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大沽一战 01.jpg

《南京条约》清廷代表耆英(右二)

1856年英国为了满足殖民扩张野心,向清廷提出《南京条约》修约要求,因未能如愿,借亚罗号事件向广州发动进攻,开启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23日,英国派出3艘军舰、海军陆战队约二千人,击毁清军放弃的炮台,100多英军轻松杀入广州城,冲入两广总督官署,

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命令炮台和水师不要抵抗,对谈判要求置之不理。

英见状,认为必须再次发动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回国调集人马。

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以战舰20艘、地面部队5000余人进攻广州。

29日,英法联军仅以阵亡15人的代价就占领了广州。


1858

广州沦陷后,英法代表与海陆军司令协商攻占大沽口,以天津为目标,随即派兵进攻。

大沽位于海河出海口,沿河而上六十公里便是天津,作为京津两地的门户,意义非同寻常,一旦失守,意味着整个北方门户洞开。

1860年,大沽一战 02.jpg

天津大沽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清军奋战约2小时便败亡。

5月26日,英法联军未遭遇抵抗就兵临天津城下,逼迫清廷谈判,否则就进军北京。经此一战,极为震惊的清廷派出代表与各国谈判,并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

失败震动了整个朝廷,咸丰皇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决心建设大沽炮台,委任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负责整顿大沽口的军事防务。


1859

僧格林沁接任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防御工作。重修和加固之前被破坏的炮台,增加大沽口的火力部署,同时调来经验丰富的炮兵,进行针对性训练。

增加炮台守军的人数,并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和训练,极大地增强了大沽口的守军实力。

此外,抽调关外八旗骑兵队伍加入,增强了大沽口防御线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1859年,英法联军来到大沽口,要求军舰和部队开赴北京换约,因清廷只允许外交官赴北京被拒。

英法军舰开始靠近大沽口炮台,准备突破后沿河向北京进攻。

1860年,大沽一战 03.jpg

天津大沽炮台北侧

一年前刚刚打垮大沽口炮台,所以对清军非常轻视,认为大沽口炮台守军很可能不会抵抗,即便敢于开炮,也会在短时间内被摧毁。

于是,派出12艘军舰驶入河口。然而,进入河道口后就被清军设置的障碍困住。

这里的水深不足,河道狭窄,军舰怕搁浅不敢靠岸,挤成一团。

下午3时左右,河道出现退潮现象,多艘军舰搁浅,僧格林沁见时机成熟,下令开炮。
此时,英法军舰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无法转向。

军舰的火炮都是部署在两侧不能转向,只能由军舰转向改变炮击角度。此时军舰或搁浅或挤在一起,无法转向调整炮击角度。

而清军炮手受过严格训练,对于这些不能动的军舰,命中率很高。

炮战持续了1个小时,12艘英法军舰全部被击中,英国舰队司令贺布负重伤,却无法撤退。

于是,下令陆战队员登陆,试图通过陆战打垮炮台。

然而此次炮台已经升级,形成了有效的阻击,从下午3时到第二天午夜战斗结束,清军伤亡32人;英法联军伤亡约500人,参战军舰被击沉或严重受损,被迫退至杭州湾。

面对这样巨大的损失英法联军难以接受,决定增兵报复。

11月,英、法两国集结了约2万大军,约200艘军舰和运输船,开往中国。


1860

英法两国分别任命额尔金、葛罗为全权代表,陆军中将格兰特、陆军中将孟托班为联军总司令,并配备了很多先进武器。

僧格林沁认为英法军无法携运大炮而不利陆战,所以撤去北塘守兵。

8月1日,英法联军从清军没有设伏的北塘登陆。后在大炮掩护下,一举攻占塘沽炮台,直逼大沽口。

8月21日,英法联军约4000人,装备47门大口径陆战炮,逼近了大沽口炮台。

1860年,大沽一战 04.jpg

天津大沽炮台内侧

大沽口炮台虽然可以对陆地方向炮击,终究是以防御海上威胁为主,其他方向的炮火较弱,防御陆地进攻的工事也比较脆弱。

英法联军从陆地猛烈炮击炮台,使炮台无法招架。炮战后,英法陆军全面进攻,激战2个小时,攻陷了大沽口第一座炮台,另一座炮台苦战到夜晚也被攻陷。

清军失去了战斗勇气,逃的逃,降的降,彻底战败。

8月24日,英法联军不战而据天津。

9月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展开激战,虽然清军表现英勇,但终因战法装备落后而惨败。次日,咸丰帝带领后妃和部分官员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大肆抢掠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后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数量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历代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

10月7日,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数百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此后,清廷再无抗争,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条件,签订《北京条约》。

1860年,大沽一战 05.jpg

《北京条约》清廷代表恭亲王奕䜣

40年后,大沽口炮台又被控制,八国联军从这里源源不断的登陆,根据《辛丑条约》炮台被迫拆毁。

1997年,大沽炮台遗址上立起了纪念碑,以纪念在历次大沽口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先烈。

更多历史照片点击老照片图库

(责任编辑:一凡

41图片老照片修复技术服务中心 ( 滇ICP备17000266号 )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459号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