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世走向衰落,都会有一个过程,自乾隆上位之后,就坚定不移的推动着多民族统一,在他治理下,清朝迎来了巅峰,一派国泰民安、和谐富足的景象。有如此功绩,乾隆自认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执掌的大清王朝是世界的中心,也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强国。 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余者皆为夷人或藩属,且在小农经济下能自给自足,根本不不屑于与其他国家建立外贸关系。于是在1757年,乾隆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由下达圣旨,除广州一地外,停止一切对外贸易。禁止大清王朝臣民和外国人有任何的贸易往来。 此时大清确实是有底气的,民虽穷,但国有钱,GDP长期占据世界第一,到清末时仍占世界比重的10%以上,1840年世界总人口12亿,大清就有4亿,可以说大清又有钱又有人,所以不光自己感觉良好,在西方列强眼中也算个世界强国,不敢轻易招惹。 晚清重臣李鸿章 1797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他见到乾隆的时,非常诚恳的希望两国可以进一步通商贸易,但是乾隆对此不屑一顾,直接拒绝了马嘎尔尼所有的通商要求。 到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已经大部分取代了传统工厂手工业,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产能提高就要找到更大的市场,而清朝的闭关锁国和自给自足使英国商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反而要大量进口瓷器、茶叶和丝绸,英国进口的多,出口的少,等于只赔不赚。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将鸦片运到中国,赚取了大量白银,致使银价飞涨,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引起了清廷的注意,于是派出林则徐销烟,这一举动使英国商人损失巨大,战争就这么来了。 鸦片战争 1840年6月,47艘英国舰船和4000多英军进入广东珠江,鸦片战争开始。清朝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对外开放口岸不再局限于广州。 此时道光帝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先进,认为大清的国力是可以与西方国家硬拼的,英国取胜只不过是一种侥幸。由于这次失败的代价不大,道光认为这也只不过是对蛮夷的赏赐罢了。 慈禧太后 口岸放开后,大量鸦片进入市场,导致价格降低,英国依旧没赚到钱,所以就要求修改《南京条约》以扩大在华利益,不料遭到清廷拒绝。于是,在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区区几万人就占领了大清王朝的国都,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咸丰帝带着慈禧匆忙逃到避暑山庄。 以大刀长矛和骑兵为主的清精锐部队,尽管作战勇敢,但在炮火面前不堪一击。对外作战连连失败,给清廷心理上造成了严重的阴影。《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获得想要的利益,暂时出现了稳定友好的局面。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廷认识到西方世界的厉害,感受到长远潜在的威胁,开始谋求国家富强的道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大臣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晚清重臣曾国藩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师夷制夷、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开办军事学校训练新式海陆军,建近代海军,创办军工企业,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邮政、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同时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为了解决原料、资金、运输等问题,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长处来抵制西方的侵略。 短短几年的发展中,大清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的能力,并在民用企业中取得不错成绩,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繁荣景象,1888年建立的北洋水师也成为亚洲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可遗憾的是清朝并未就此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晚清留学幼童詹天佑 甲午战争 从1868年起,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本身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因此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1874年,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所杀,日本以琉球是属邦为由进攻台湾岛,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加上水土不服,日军失利,但在美英调停下,日本向清廷索要了50万两白银,并迫使清廷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随后,又于1876年以武力入侵中国的属国朝鲜。 到1879年,中国附属国琉球被日本完全并吞,改设冲绳县。 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中国在朝鲜的势力。袁世凯率清军击败日军,镇压了政变。但日清两国订立的《天津会议专条》和《济物浦条约》,为甲午战争埋下了伏笔。 1887年,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宏伟目标,先占台湾吞朝鲜,再进满蒙灭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由于自身实力和资源条件不具备,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实现目标。 抽烟的人 本来大清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事件之后,日本就一直关注着中国,并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举国上下士气高昂,纷纷抽薪出资补充造船,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相赌的战争,到甲午战前,日本海军舰艇已经超过了北洋水师。 而大清经过几十年的洋务运动,颇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认为洋人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于是放松了军备意识。北洋海军自建军后就再没添过舰只,1891年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晚清工业 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向清朝求援。清廷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2465人驻朝,同时日本根据《天津会议专条》和《济物浦条约》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兵入朝,寻找发动战争的借口。后朝鲜和起义军议和,要求中日两国撤兵,日本提出由中日协助朝鲜改革内政方案,被清廷拒绝,并强调日本必须撤兵。此后,日本并不理会继续增兵,并胁迫控制朝鲜来驱逐清军。 而清廷代表李鸿章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强调停,让日本撤兵,由于各国利害关系,调停失败。期间清廷既未向朝鲜增兵,又未按袁世凯等人的建议先撤兵,给日本留下可乘之机。 袁世凯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甲午战争爆发。 此战日共出兵24万,死伤13306人,阵亡1132人;清出兵63万,阵亡31500人,陆军全线溃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17日,清廷为求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与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向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条约签订6天后,俄罗斯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了它向中国东北延伸的势力,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日本迫于压力同意放弃辽东半岛,但向中国索要3000万两白银将其赎回。 此次战争,日本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战利品无数,成功完成了工业化转型,成为列强之一。 大清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成果化为乌有,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被一向看不起的倭寇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信心丧失殆尽,很快陷入了列强瓜分和侵略之中。 八国联军侵华 随着国门打开,传教士进入中国成立教会,一些不良分子借机加入教会,依靠外国势力在当地横行霸道,教会保护信徒,常常袒护这些人,衙门在遇到民众与教民之间的纠纷时,也往往偏袒教民,致使教民日益骄纵,鱼肉乡里,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于是义和团出现,专与洋人对抗,随着声势越来越大,有些人担心会被贴上不轨标签,于是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行动也越来越公开大胆,他们把洋人称为老毛子,教民为二毛子,凡是家中有西洋器物或跟洋人有接触的,都被冠以二毛子之名,任意屠掠。 1900年1月,义和团在河北涿州、保定一带杀害在铁路上工作的外国侨民,外国公使就此向清廷提出交涉。 1900年6月,面对着越演越烈的义和团,慈禧太后召集会议,要取缔义和团。但就在当天晚上,慈禧太后收到密报,称各国公使要慈禧太后归政给光绪。事后查证,这个情报出自上海一个英文报纸发表的社论,内容是各国的民众希望光绪皇帝能够执政,但负责翻译的官员英文水平有限把报纸社论认为是各国官方态度,并当成密报呈上。慈禧太后收到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愤然下诏向列强宣战。 然此举正中列强下怀,于是由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奥匈帝国、俄国组成的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登陆,在6月18日攻陷天津,一路杀进北京。与此同时,沙俄趁清在东三省兵力薄弱的机会单独出兵,十几万大军一路南下攻城掠地,血腥屠杀,东北大地鲜血弥漫。 7月20日,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太后穿上粗布衣服化妆成农妇仓皇出逃,指派李鸿章与列强谈判。 1901年7月12日18岁头等专使大臣载沣赴德致歉 此次事件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和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被杀,导致德、日两国对赔罪一事不依不饶,为了尽早安抚列强,签订合约,1901年7月12日,慈禧命载沣作为头等专使大臣前往德国谢罪,户部右侍郎那桐为专使大臣前往日本谢罪。 1901年9月7日,78岁的李鸿章和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俄国、比利时、奥匈帝国、西班牙、荷兰签订《辛丑条约》,共12款另19个附件,主要内容包括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以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惩办首祸诸臣;清廷对德、日道歉等等。 2个月后,李鸿章在北京病逝。 摄政王载沣 义和团运动,给西方列强进攻中国提供了借口,战败后清廷不堪负担巨额勒索,便把赔款转嫁到全国人民头上,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民变此起彼伏,皇朝的统治岌岌可危,逐渐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洋务派复兴大清的梦想彻底断送。 辛亥革命 早在1825年,英国就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火车铁路。1872年同治皇帝大婚时,英国人打算修建一条铁路送给同治帝作为大婚礼物,然而,大清帝国对此并不感冒。此时,世界各国的铁路建设正蓬勃日兴,面对封闭守旧的大清帝国,美国人向上海道台沈秉成申请购买一块土地,修筑马路。不过,由于资金短缺,公司带土地一起卖给了英国怡和洋行,改名吴淞铁路公司启动铁路工程,到1876年7月3日,14.5公里的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段正式投入营运。 对于这个新鲜事物,上海市民们接受很快,纷纷前来体验,利润很是可观。对此大清官员们却感到恐慌和恼怒,他们认为铁路会让洋人长驱直入帝国核心,且沿线舟车挑夫、行栈铺房无以为生,失业流散将会聚为流寇。于是,在吴淞铁路通车仅三个月,清廷就买断铁路,并不顾英美的强烈反对,将吴淞铁路的路基、站房全部拆毁。 1881年6月,在洋务派李鸿章努力下,由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唐胥铁路正式开建,11月8日,全长9.7公里的唐胥铁路正式通车。唐胥铁路是以快车马路的名义申建,实际却是一条标准化铁路,为了减轻反对阻力,前期先用马拉火车的方式运输,到1883年,李鸿章借口中法战争用煤激增,上书请求用机车火车头牵引。至此,清廷终于解除了对火车头的禁令,历经千辛万苦,火车,终于跑了起来。 唐胥铁路虽然开建了第一段,但清廷中依然阻力重重。为了取得突破,李鸿章直接给慈禧修建了西苑铁路体验,慈禧很是高兴,唐胥铁路得以延伸至芦台,1888年又延伸至天津。 晚清重臣张之洞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迅速从权力巅峰陨落,张之洞成为铁路兴建的关键人物,以慈禧为首的清廷也开始幡然醒悟,转而全力支持开建铁路。在此情况下,1898年底,卢汉铁路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到1906年全线通车,铁路全长1214公里,并改称京汉铁路。 这一时期,中国铁路迅速推进,京张铁路等一系列铁路陆续开建,而在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借款筑路的策略经营下,从1896年到1906年,清廷先后借外资共计1.8亿余两,修铁路2100多公里。铁路的大发展,也给清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丰厚收入。 到1909年,清朝境内铁路通车里程已经接近9000公里,每年带来2000多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 眼看铁路收入竟如此丰厚,外资投资铁路赚得盆满钵满,中国的民间士绅乃至小老百姓,也希望能参与建设分一杯羹,并且路权被外资把控始终存在风险,不如让中国人自己来干。 在朝野上下的强烈要求下,1909年,清廷最终通过拨官款500万两白银和借英国汇丰银行、法国汇理银行5万英镑,还清了京汉铁路借款,赎回铁路管理权。 1908年溥仪在养心殿 1904年,四川总督锡良奏准设立官办川汉铁路公司,筹划从武汉延伸进入重庆和四川的川汉铁路,后川汉铁路由官办改为商办。 经过几年筹集,从绅商、地主到袍哥、农民乃至和尚,都纷纷被动或主动持有了川汉铁路的股票,但由于筹款不顺利,加上已筹款项又被不断贪污,致使川汉铁路建设无法取得进展,通车似乎遥遥无期。 在此情况下,经邮传大臣盛宣怀策动,清廷宣布将商办的川汉铁路、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却不补偿之前民间资本的投入,民众自然不愿意,于是爆发了强烈的保路运动。 清廷马上指示四川总督赵尔丰强力镇压,向在成都请愿的群众当场开枪杀死三十多人,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清廷的暴力镇压使民众开始蜂拥起义,在短短数天内就发展成20多万人的义军,并组织成保路同志军进攻成都。 清廷紧急派铁路督办大臣端方调湖北新军入川围剿,但调走湖北新军却使武昌防务空虚,给武昌起义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隆裕太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起义烽火迅速燃遍全国。短短一个多月,南方14省先后宣告光复和独立。北方新军在袁世凯的控制之下,此时清廷已名存实亡。 王朝终结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溥仪在退位诏书上签字。 大清王朝就此轰然倒塌。 文中照片由41图片工作室使用数码技术手工绘画、修复或后期上色,不涉及人工智能技术。 |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