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翻到一张大约拍摄于50年代的老照片,隐约记得是2018年在工作室扫描的电子版,然背后的故事早已不记得,或许根本也就没问。 平时工作的照片会分类存储,扫描和修复是分开的,这张照片保存在扫描文件夹下,说明当时并没有修复,几年过去了,看到这张照片,想起了前期的工作室,亦有所感,于是抽了点时间,修复这张照片。 虽然现在的自动工具很强大,能修复出高清细腻的效果,但也许是因过于完美而少了许些岁月的痕迹,所以我们决定采用手工的方式来修复。 照片宽5厘米,高7厘米,约为3寸,局部有手工上色,经过几十年的岁月侵蚀,氧化泛黄已经很明显,四周磨损掉角,上方有一大块缺口,裂痕和脱膜都很严重,值得庆幸的是画面中的人物和景致都还可以辩别。 修复效果对比 近些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探寻与以往不同的修复方式,例如通过色值范围提高修复过渡的问题、绘画技术融入等等,尤其是上色在视觉上有清晰度提高的作用,这些技术运用影响了整体修复效果的走向。 如果说,照片修复是通过影像与前人交流,那具有时代特色的照片又更为奇妙,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呈现尽量好的效果。修复前仔细分析破损形成的原因和最适合这种破损的修复方法,由于有多种类型的受损,裂痕又太多,常规方法和工具会对细节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虽然可以通过自动工具去除裂痕和提高清晰度,亦或直接生成高清图像,但AI生成的效果太过清晰锐利,少了些时代的细节和特征。而小笔触的绘画方式对比AI虽然清晰度和自然程度都会低一些,但能最大程度保留原始照片的形状和神态。 画面中年轻女性在面对镜头时略显拘谨,身后的背景布、栏杆和旁边摆设的花瓶无一不显示出这是这一时期照相馆特有的陈设。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画面和疑问,她是谁,此时是否恰逢喜事、又或是人生重要时节,在纯粹的岁月中,和同伴们说说笑笑,充满喜悦和期待,面对镜头时又严肃认真的样子,青涩而纯真。 插花位置使用了颜料上色,是作为点缀还是其他原因没有全彩,还有花瓶下隐约可见“39”字样的标牌,这个号码又代表什么,目前都不得而知。 因为有疑问,才会通过细节去了解,修复的目的,就是去除影响观看的干扰信息,保留好每一处细节,或许某一天就能找到想要答案,所以我们认为,修复并不需要刻意美化,原样修复就好。 原始照片 手工修复的技术比较复杂,一一讲来太过乏味,且以前发布的教程中,大都作了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只捡用到的技术简要介绍。 前面提到,小笔触绘画的方式可以尽量保留细节,但也意味着操作面积变小会比较耗时。通常这种修复会分步进行,由修补破损、去除裂痕、画面优化和色彩调整四个阶段组成。 第一次绘制目的是修补破损缺失的位置,画笔大小以刚好能覆盖裂缝为好,笔尖硬度尽量靠柔,流量可选择90%左右,尽量精准点击,减少操作次数的同时也避免光滑发腻。小面积缺失可以取色直接点击覆盖,大面积缺失用分割破损的方式,配合修补工具修复。画笔使用中尽量避免大范围长距离的连续操作,点的方式对细节更友好,还可方便地控制明暗走向。 修补破损 缺失修补完的画面还布满了细小裂纹,影响照片整体质量,这就需要较小的画笔通过第二次绘制来去除裂纹。虽然使用降噪的方式可以去除这种裂纹,但同时也会损害画质,造成画面模糊。自动工具也能很好的去除并提高清晰度,但在视觉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只为个人感觉,自动修复还是手工修复,依个人习惯和要求选择就好),所以这张照片的修复暂不考虑使用。 去除裂痕 粗糙的颗粒会感觉画面脏污,去除裂纹后还需要使用更细的笔触来优化明显的颗粒,让画面更细腻,也让相连区域过渡自然平滑。通过三次绘制后的画面,已基本恢复了原始照片的形状、神态和清晰度。 细节优化 每次绘制的图层,基本都会铺满整个画布,耗时程度自不必说,这也是大部分商业修复都选择使用自动工具的原因,修复效率高且效果讨巧,对不是有特别要求的人来说,自动工具的效果已经很难得了。 绘画图层 除了手工上色的部分,其他区域的颜色是黑白照片氧化泛黄产生的色彩信息,修复时可以恢复到黑白状态,但也会有保留泛黄信息的需求。纸质照片氧化同样会导致画面对比度降低,参考原图适当调整对比度,完成修复部分。 修复黑白效果 3寸照片差不多就名片大小,当时照相贵,相纸贵,普通人家的老照片大部分是5寸以内,将大的相纸裁成几份就可多洗出几张照片,所以在尺寸上很多不标准,或大一点,或小一点。修复时按原位置裁切并添加了边框,打印出照片时会更整洁。 局部细节对比 对手工上色部分,也略做了解,限于当时技术,拍摄的照片基本都是黑白的,想要彩色需要手工上色的方式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且对技术要求较高,还得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才行,所以上彩的费用很高。 手工上色的技术也叫着色,在当时照相馆是一个专业的工种,只负责着色。着色的颜料有油彩和水彩之分,油彩丰富厚重,水彩明快轻盈。复杂程度上又有满彩、半彩和点染之分,技术较好的控制起来游刃有余,技术不好的就会变成彩色涂鸦,或者只局部点染,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修复彩色效果 这个案例中只对局部做了染色,是局限于此照相馆的着色技术还是费用较高也不可知,但可以确定当时有上色的意向。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上色也不再是问题,在PS软件里使用画笔吸取颜色,以手工方式涂抹上色,完成这个照片的修复。 画笔起落间,触摸到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不禁感叹岁月的美好。采用手工修复,是对技术求索探新的执着,会沉浸在与时空的对话中,会满足于完成修复时的点点成就,而自动工具的迭代将使这一过程消失。 更多内容点击41图片网
|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