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客户群体变化,现在客户的照片不太方便发出来,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发布关于老照片修复相关的技术内容。 最近翻到一张隆裕太后的老照片,想起网上很多人都说她长得丑,真实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试着把这张照片进行高清修复,看看最后一位太后到底长什么样。 关于修复的流程,我们以前的文章已经说了很多了,大体都差不多,这次的内容,主要以一张修复的老照片,了解一段历史和人物事件。 1913年,隆裕太后半身照修复版 大婚 很多人认为清朝的末代皇后是溥仪的妻子婉容,其实婉容在嫁给溥仪的时候,清朝已经亡国,溥仪属于亡国之君,所以清朝末代皇后不是婉容,而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静芬,也被称为孝定景皇后。 光绪十五年,慈禧为了更好的控制光绪,钦点自己的亲侄女静芬与光绪成婚,这位静芬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 静芬的父亲桂祥是慈禧的亲弟弟,桂祥有三女,隆裕排行第二,原名叶赫那拉静芬,小名喜子,生于1868年正月初十。长冬瓜脸,眉眼耳鼻四平八稳,一副厚重福相,因性情愚笨,得绰号大木头,但温驯听话,是个老实的旗人姑娘。 而慈禧恰恰需要的,就是一个老实本分又听话的人来监视掌控。 在给光绪选皇后这件事情上,慈禧的第一选项是自己家族里面的姑娘,在那一场选秀中,不仅出现了叶赫那拉氏,还有令光绪倾心的塔喇氏,也就是历史中的珍妃。 慈禧指定静芬本来是亲上加亲的一件好事,但光绪知道之后直接拒,光绪从小就认识她,大他3岁,和她是姨表姐关系。光绪表示无福消受,谁料慈禧驳回了光绪的意见,光绪虽不情愿,但没实权,只得被迫接受了这门婚事。 光绪不喜欢她,并不是因为貌丑,而是因为她知道这是慈禧放在自己身边监视的一个耳目。 所以,这位皇后只是慈禧的皇后,而不是光绪的皇后。 然而,静芬却对这门婚事满心期待,正处于青春萌动的年纪,对爱情自然很向往,况且要嫁的是当今皇上。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皇后入宫,同时,瑾、珍两嫔也由神武门迎入后宫。 寡居 婚后慈禧要求她时刻监视光绪,并且及时给她汇报情况。 本就长相平庸,再加上她站在慈禧的一边,光绪对她敬而远之,经常泡在珍妃的房间里。 珍妃自幼入宫,性格乖巧,又活泼开朗,在烦闷而枯燥的宫里,自然备受光绪的宠爱。 隆裕看着珍妃与光绪恩恩爱爱,自己却独守空房,这自然引发了她的不满。 和所有女人一样,隆裕深深嫉妒着珍妃,认为珍妃夺走了她的一切。为了获得光绪的宠爱,隆裕和慈禧一起打压过珍妃。 而慈禧对珍妃更是恨之入骨,到最后,慈禧直接找了个理由害死了珍妃。 不过,就算珍妃死了,隆裕也没能得到光绪的喜爱。 由于性格木讷仁懦,后期也不得慈禧欢心,虽有六宫之权,其实对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对太监,也不敢骄傲自尊。每日必至两宫,早晚请安,请安完毕,只闭宫自守,读书阅史,与太监为伍。 就这样在后宫过着相敬如冰的生活,本来也是互不干涉,可是不甘成为傀儡的光绪,决定开始戊戌变法,慈禧借这个理由,将光绪囚禁在瀛台。 1908年10月20日,光绪驾崩,做了34年傀儡的光绪死时38岁。隆裕侍奉衣服冠寝和冠履,痛哭送到吉祥轿,41岁就做了寡妇。 从1889年隆裕成为皇后,一直到1908年光绪去世,她从未受到光绪的临幸,始终保持着完璧之身。 退位 慈禧得到光绪死讯,以光绪没有子嗣为由,让光绪帝的弟弟载沣之子溥仪,继承皇位。这一年溥仪三岁。 1908年10月21日慈禧因痢疾病去世,与光绪只前后一天,把控清朝朝政的慈禧死了,但隆裕并没有真正的解脱。 慈禧死前,留下遗旨,军国政事由摄政王载沣裁定,遇重大事件,必须有皇太后懿旨。 溥仪上位后隆裕升职为皇太后,为自己选徽号隆裕,这是她第一次可以自己做主。 溥仪登基,掌权的依然是叶赫那拉氏,可无论是摄政王,还是皇太后,都生性懦弱,无法改变飘摇欲坠的清王朝。 隆裕太后在抚养3岁幼帝的同时,也效仿慈禧垂帘听政,与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共同主掌大厦将倾的清王朝。 隆裕性格温顺木讷,不善于巴结人,所以亲信不多,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后之位,保住幼帝溥仪的皇位,提拔慈禧的爱将庆亲王奕劻,来与摄政王载沣分权制衡。与慈禧不同,隆裕虽然制衡朝堂,但并没有太多实权也没有太大的野心。 1913年,退位后的隆裕太后在建福宫花园里拍了最后一张照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众多城市纷纷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此时,距慈禧太后去世只有3年,皇帝溥仪仅5岁。 各地城池失守的消息使隆裕太后心急如焚。此时的清廷,早已不复鼎盛时期的国力。 台下大臣们慌作一团,经过重重考虑之后,隆裕太后决定把希望压在袁世凯的身上。 而此时的袁世凯,正在家赋闲。早在慈禧太后去世前,就曾密令要除掉袁世凯。 在众人的力保下,袁世凯逃过了杀身之祸。只是袁世凯从此被朝廷猜忌,被迫在家休养。 之所以要重新启用袁世凯,是因为他在北洋新军中仍有一定的号召力。北洋新军是袁世凯一手建立起来的,这支军队虽然名义上属于清朝,实际上却只听命于袁世凯一人。 而此时的清廷,除了保卫紫禁城的禁军之外,唯一可用的就只有北洋新军了。 很快,袁世凯就被任命为总理大臣。只是,重掌大权的袁世凯并没有像隆裕太后期望的那样,为清廷办事。 在袁世凯的谋划下,反对他的人先后被撤职。隆裕太后彻底成了光杆司令,而袁世凯一跃成为清廷的掌权派。 即便袁世凯已经成了实际上的掌控者,他仍不满足于此。袁世凯打算逼迫宣统皇帝退位。 1912年的一天,袁世凯穿戴整齐,入宫觐见隆裕太后。他这次前来,是要商讨清帝退位一事。 面对袁世凯的紧逼,清朝官员们心里都明白,皇帝只剩下退位这一条路了,只是退位乃大事,他们唯恐自己背上罪名,因此不愿表态。 在这种时刻,隆裕太后站了出来表示: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在与袁世凯的多次协商下,最终同意让位。 在签署退位诏书的那天,隆裕太后放声大哭。传承多代的祖宗基业,从此就要在她手里结束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签署了这份协议,宣统皇帝就此退位。 申报在报道中写道:清帝逊位诏书由袁世凯在养心殿呈献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 成疾 清帝宣布退位的消息传出后,国内众人一片欢呼。 然而,与宫外欢庆的气氛相反,紫禁城内却笼罩着一层忧伤的气息。 按照协议,清廷的皇室成员可以继续留在紫禁城,宫中的一切也都照旧使用,除此之外还会每月给皇室供给400万两银子。 这些措施为清朝留下了最后一丝体面。但隆裕太后心里明白,清廷皇室从此之后不复存在了,如今只觉一片凄清。 没能帮助小皇帝守住家业,自觉愧对列祖列宗,尝谓:孤儿寡妇,千古伤心,每睹宫宇荒凉,不知魂归何所。 1913年,隆裕过生日,尽管已经是共和的天下,但清朝基本的场面还是要有的。 再加上当时的一些清室旧臣也有意想借着这场宴席,重振一下清朝威风,因此寿宴办的颇有些气场。 在吃饭间,袁世凯专使梁士诒突然来访,在场王公大臣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他们怕袁世凯抓住把柄纷纷回避,最终殿上只剩寥寥几人向隆裕太后祝贺。 隆裕太后看到这尴尬的一幕,不由得心生怒气,一个梁士诒就能让大臣们这样羞辱自己,想起权柄在握时的盛景,不禁愁病交加,再加上心情一直不好,终于一病不起。 2月21日晚便不省人事,已是弥留,到了夜间见宣统在侧,不觉呜咽道: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国已亡了,母又将死,汝尚茫然,奈何奈何? 稍歇后凄声道:我与汝要永诀了,沟渎道涂,听你自为,我不能再顾你了。 1913年2月22日晨2时,隆裕太后薨逝,享年46岁。 薨逝 隆裕太后逝世后,出于各方利益的考量,民国以隆重的国葬规格处理丧事,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以感谢她为民国做出的贡献。 3月在太和殿举行公祭,到席五万多人,灵堂上方悬挂女中尧舜白色横幅,正中摆隆裕太后像。 1913年3月18日隆裕太后 由于光绪的崇陵还没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后的梓宫运至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内恭奉暂安,崇陵竣工后,与光绪帝一起入陵。 就在她与光绪合葬后不久,就遭到了盗墓贼的侵扰。 不仅陪葬财物被洗劫一空,就连遗体也被严重破坏。 随着我国的保护性挖掘,隆裕太后才得以安息。 身后 尽管贵为太后,但隆裕太后一生却命运悲惨,在时代漩涡里身不由已。 她是大清的最后一位皇后,最后一位皇太后。她亲手终结了清朝的历史,终结了封建王朝。 有人称她为女中尧舜,主持清帝退位立下大功。 但对于隆裕太后来讲,这是无奈的选择,她并没有第二个选项。 死后和光绪合葬,也算了了一生之愿。 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博览群书,温柔善良,但由于她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交际,慈禧对她并不满意。 从另一个角度看,她只是普普通通的女人,长得不漂亮,性格内向和大家融不到一起;但她善良、有文化、有追求、三观正。 每一段历史,都值得被记忆,每一个人物,都值得被尊重,评价一个人,先从了解开始,她很丑吗? 也许 文中隆裕太后半身肖像由41图片老照片修复工作室使用数码技术参考历史照片手工修复绘制。 老照片修复可以在主页联系我们。 |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